公司热线: 13922256280
- 产品详情
- 联系方式
- 产品品牌:廊裕化学
- 供货总量:不限
- 价格说明:议定
- 包装说明:不限
- 物流说明:货运及物流
- 交货说明:按订单
- 有效期至:长期有效
六安食品级维生素C-廊裕化学办事处 :
四甲基氢氧化铵,2-吡咯烷酮,三异丙醇胺85%
食品级维生素C(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)是一种多功能添加剂,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,主要发挥保鲜、营养强化、改善加工性能等作用。其适用场景涵盖以下领域:
一、饮料类
1.果汁及植物基饮品:添加维生素C可抑制氧化褐变,延长色泽和风味稳定性,尤其适用于苹果汁、柠檬汁等易变色饮品。同时可补充天然果汁加工中的营养损失。
2.碳酸饮料与功能饮料:作为酸度调节剂提供清爽口感,在能量饮料中配合B族维生素增强营养协同效应。
3.乳饮料:在含乳清蛋白或益生菌的饮品中,维生素C可减少氧化导致的营养流失。
二、加工食品类
1.烘焙制品:作为面团改良剂增强延展性,在面包中延缓淀粉老化,延长货架期;用于曲奇等含油脂产品时可抑制酸败。
2.肉制品:在香肠、火腿中替代部分亚,通过还原作用维持肉色鲜艳,同时降低亚残留风险。
3.腌制食品:泡菜、酱菜中添加可抑制有害菌增殖,配合乳酸菌发酵形成双重保鲜屏障。
三、营养强化食品
1.婴幼儿辅食:按添加于米粉、果泥中,促进铁吸收并提升力。
2.谷物制品:在早餐麦片、营养棒中强化维生素C,弥补谷物中抗坏血酸不足的缺陷。
3.:作为压片糖果、的主要成分,或与胶原蛋白等搭配增强吸收率。
四、特殊应用场景
1.水产加工:冷冻鱼糜中添加可抑制脂肪氧化,维持肉质弹性。
2.油脂类:与维生素E协同添加于调和油中,构建复合体系。
3.糖果巧克力:在软糖中调节酸味平衡,用于黑巧克力可降低苦涩感。
当前应用需注意:液体饮料建议使用溶解性更好的钠盐形式,固体食品多用粉末状;添加量需符合GB14880规定(如果蔬汁饮料≤250mg/100g)。随着清洁标签趋势,天然来源维生素C(如针叶樱桃提取物)在中的应用比例正逐步提升。






食品级维生素C是否存在异味或异臭,需从原料特性、加工工艺及储存条件等多方面分析。以下为具体说明:
1.纯维生素C的特性
食品级维生素C(抗坏血酸)本身呈白色结晶粉末状,纯品具有轻微酸味,类似柑橘的天然酸香,不带有刺激性异味。其酸味来源于分子结构中羧酸基团,属正常物理性质,非质量问题表现。高纯度产品(≥99%)在干燥密封状态下几乎无气味残留。
2.剂型与辅料的影响
不同剂型可能引入附加气味:
-/:常添加甜味剂(如阿斯巴甜)、香精(橙味/柠檬味)掩盖酸味,产品气味清新,劣质品可能散发化学香精异味。
-粉末制剂:为改善溶解性可能加入麦芽糊精等载体,潮湿环境下易吸潮产生轻微发酵味。
-液体剂型:需添加防腐剂(如山梨酸钾),过量添加可能产生金属腥味。
3.变质导致的异常气味
开封后若储存不当(高温/潮湿)会出现:
-酸败味:油脂性辅料氧化产生哈喇味
-霉味:吸潮后微生物滋生
-焦糊味:高温环境导致美拉德反应
4.工艺缺陷的异味表现
劣质产品可能出现:
-硫磺味:合成工艺中残留超标
-苦涩味:提纯不含脱氢抗坏血酸等副产物
-塑料味:包装材料溶出物污染
选购建议
应具备以下特征:
-密封包装无潮湿结块
-溶解后呈透明溶液(除缓释片)
-酸味纯粹无刺鼻余味
建议选择有NSF或USP认证的产品,开封后需在25℃以下干燥环境保存,出现明显氨味或腐臭应立即停用。正常食品级维生素C不应含有令人生厌的异味,轻微酸味属正常范畴。

食品级维生素C产品的形态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与用途需求,市场上常见的形态包括粉末和颗粒两种。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,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。
粉末型维生素C的特点
粉末状维生素C通常由纯抗坏血酸晶体经研磨或喷雾干燥制成,具有以下特性:
1.溶解性与吸收:粉末颗粒细小,易溶于水或果汁中,快速被人体吸收,适合冲泡饮用。
2.应用场景广泛:可灵活添加到烘焙食品、饮品、果酱中作为天然剂,也常用于自制。
3.优势:同等重量下,粉末产品通常比颗粒更实惠,且剂量控制更灵活(如按勺取用)。
4.保存需谨慎:因接触面积大,需密封防潮,避免结块变质。
颗粒型维生素C的特点
颗粒形态多指压片或包裹的维生素C,常见类型包括:
1./:添加甜味剂与崩解剂,口感更友好,适合儿童或吞咽困难人群。
2.缓释:通过包衣技术延长释放时间,减少胃部刺激,适合敏感体质。
3.便携性突出:独立包装的颗粒产品便于随身携带,满足出差、旅行等场景需求。
4.添加剂问题:部分产品可能含粘合剂、色素等辅料,选购时需注意成分表。
如何选择?
-功能性需求:若用于食品加工或快速补充,优先选高纯度粉末;日常保健则颗粒更便捷。
-使用场景:健身爱好者可将粉末混入蛋;办公室人群适合随时冲泡。
-健康考量:胃酸过多者建议选择缓冲型颗粒(如抗坏血酸钙),减少刺激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何种形态,食品级维生素C需符合国家GB14754-2010标准,纯度通常≥99%。部分颗粒产品可能通过微囊化技术提升稳定性。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并关注产品是否标注"食品添加剂"或"营养补充剂"类别,避免混淆工业级原料。


